首页 >> 党建思政 >> 新闻动态 >> 正文
环境科学教工党支部与环境科学研究生第四党支部联合举办第六期“青蓝相继”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点击数:

9月28日,环境科学教工党支部与环境科学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在金泉楼A239举办第六期“青蓝相继”座谈会。本次活动聚焦新生成长需求,采用“师生面对面”的模式,由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谭巧国主持,教工支部党员和新生党员参与。

座谈会上,新生党员们依次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并在科研创新、文献阅读与管理、论文写作、毕业和就业等方面提出问题,老师们则从自身的求学经历与工作经验出发,为新生的科研困惑和学业规划提供建议与帮助。

在探讨如何界定研究的创新性时,学生有时会困惑于“小范围改进”或“新参数组合”能否构成创新。马剑老师指出,创新应该是“novel”(新颖)且有趣有用的,需要通过深层解释或推翻前人结论来实现;张千老师提醒学生们,可以结合AI工具横向、纵向对比文献,避免仅依赖时间或地点差异作为研究的创新点。

当被问及如何选择高质量的文章精读时,梁中耀老师表示,他会从图表规范和文章结构入手,优先选择相关领域内认可的期刊。随着话题延伸至“公众号科研”,老师们认同公众号进行的总结归纳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通俗地了解研究思路,有时还可能成为科研的灵感来源;但也提醒同学们要警惕公众号信息“碎片化”所导致的写作能力下降,在阅读时仍需要关注文献原文。此外,老师们还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文献管理方法,从工具选择到命名规则,强调“个性化”和“检索效率”,为新生们提供了参考。

面对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瓶颈,谢敏伟老师分享了自己读博时候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多读、多仿,学习优质论文的结构和表达,积累足够数量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进步。

针对研究生普遍焦虑的毕业和就业问题,陈荣老师讲述了自己择业时的想法,鼓励同学们根据自身条件筛选岗位。马剑老师引用毕业生的反馈,指出“多任务处理”“沟通协调”等科研衍生能力在非科研岗位中的核心价值,强调软实力培养的普适性;建议在找工作时通过“精准投简历”和“目标岗位调研”提升竞争力。

研途解惑,党建共行。“青蓝相继”座谈会作为环境科学教工党支部与环境科学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的共建品牌活动,在开学季和毕业季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交流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切实的帮助与建议,将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的深度融合。

文、图 | 肖孟涵、阮钰欣

责任编辑 | 张璐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