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支部成员的环保意识与动手能力,10月12日—17日,学院生态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举办了“环保手工制作大赛”。支部全体研究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入党申请人参与活动,大众评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与评审投票。
本次大赛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为核心主题,要求参赛者利用环保材料制作日常可用的实用物件或传递环保理念的创意作品,围绕“生态保护”“资源循环”“低碳生活”三大方向构思作品,材料限定为废旧纸张、塑料瓶、自然废弃物(如落叶、枯枝)等可回收或易降解物品,确保作品全程贯穿“环保”内核。最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投票方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6名。活动旨在引导支部成员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废旧资源的价值,用创意实践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经过5天的紧张制作,最终20余组参赛作品在评选现场依次亮相,创意与生态内涵兼备的设计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雷一鸣制作的“海洋世界”标本模型,以透明塑料板、贝壳、枯枝等材料还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链,直观展现生态系统平衡原理。

赵佳媛利用一次性筷子、竹签和奶茶杯等身边易得材料制作的“手提蝴蝶灯笼”创意十足,兼具实用性、创新型与观赏性,深受大家喜爱。

钟金梅利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的“手缝娃娃”,全程践行“减废+再生”理念,证明了“环保不是牺牲便利,而是用智慧赋予废物新生”,其可爱的造型和丰富的故事性还能引发我们对物品生命周期的思考,唤起环保共鸣。

在作品讲解环节,各参赛小组结合专业知识分享创作思路。本次活动展出希望通过作品,让大家看到“废品”不是垃圾,而是未被开发的资源。正如生态学研究“没有无用的物种,只有未被认知的生态位”,每一份废旧材料都能在创意中找到新的价值。
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扬作为本次活动的颁奖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荣誉证书与纪念品,并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本次“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创意大赛,展示了同学们将废旧资源转化为实用好物的巧思,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低碳生活”的理念,是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希望同学们能以本次大赛为起点,将“循环利用”的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带动身边更多人关注资源节约、参与环保实践。”

这次大赛不仅是一场创意比拼,更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教育实践。作为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在实验室里研究生态规律,更要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与践行者。未来支部将继续围绕专业特色,开展更多‘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环保活动,让绿色理念真正融入学习生活,用青年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此次环保手工制作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更让支部成员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实现了“专业知识+实践创新+环保担当”的有机融合。
文 | 杨晶晶
图 | 余坤蔚、赵佳媛
责任编辑 | 张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