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第十九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下帷幕。我院推选的三支参赛队伍立足学科优势特色,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卓越的创新能力,最终全部载誉而归。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光启新净:光驱动新污染物的微观转化机制及高效阻控原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勇夺特等奖;《基于淬灭-碘量法的亚硫酸氢根与过二硫酸根的现场同步检测技术研究》斩获二等奖。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寻八闽红树路·守蓝碳生态情——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调查研究》荣获三等奖。
序号 | 奖项 | 作品类别 | 作品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1 | 特等奖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光启新净:光驱动新污染物的微观转化机制及高效阻控原理 | 叶展图 申振 陈文政 | 冯明宝 |
3 | 二等奖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基于淬灭-碘量法的亚硫酸氢根与过二硫酸根的现场同步检测技术研究 | 吴省泓 李俊杰 纪添祺 连珲洹 | 曾华斌 |
3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 寻八闽红树路·守蓝碳生态情——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调查研究 | 刘彦婕 刘家琨 陈菲菲 吴省泓 | 张雅棉 郑淑真 王文卿 |
长期以来,学院始终秉持“赛学互促、实践育人”的理念,努力探索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在备赛环节,学院着力加强科创工作组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联动,合力打造从创意孵化、作品打磨到项目落地的培育链条,精心组织专家开展模拟答辩,指导和帮助参赛团队反复打磨、优化参赛作品,提升作品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喜人成效。
下一步,学院将认真总结本次参赛经验,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争取在更高规格赛事、更大创新舞台取得佳绩。同时,进一步完善科创育人生态,通过强化赛事成果转化、扩大学生参与覆盖面等举措,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进阶升级,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文 | 曹京柱
责任编辑 | 王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