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循着红树林根系,青春汇入“海上森林” ——学院校级重点社会实践队召开行前动员会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点击数:

7月10日上午,厦门大学“‘海上森林’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第一次全体会议暨行前动员会在学院金泉楼A239会议室举行。实践队指导教师、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旖旎、王文卿教授、方秦华教授、团委副书记黄怡平,以及环境与生态学院、社会与人类学院实践队成员参与活动。

王旖旎充分肯定了实践队前期扎实的准备工作。她表示,这支由生态学、环境管理、社会学等跨学科师生组成的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与打磨,成功入选校级重点实践队,充分展现了厦大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她寄语同学们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祖国漫长的海岸线边探寻红树林保护修复的“中国方案”,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绿色答卷。

随后,王文卿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红树林的生态功能、面临的威胁与修复案例进行剖析。他表示,当前正值“十五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制定的关键时期,此次实践活动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期待队员们能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环生答卷。

方秦华教授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了他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并向大家介绍了实践中可能面对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他希望队员们能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在泥泞的滩涂上“拍一拍”“摔一摔”“晒干水分”,追求真知,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授旗仪式环节,王旖旎为实践队代表授旗,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会后,团队还组织了多项实务培训。社会与人类学院朱倩瑶同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雷一鸣同学、陈昱飞同学和黄怡平老师,分别就实地访谈、活动文档记录、宣传素材收集和财务报销事项进行指导讲解,确保后续各项工作规划有序开展。

棵红树的使命,一代青年的回答。这个暑期,这群厦大学子将循着红树林根系生长的方向,正式从鹭岛出发,前往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开启一场跨越中国海岸线寻找绿色发展密码的实践,为国家“十五五”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贡献厦大学子的智慧和热爱!


团队介绍:

实践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 青年行动”号召,由生态学、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本硕博学生组成,将分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5省我国红树林分布区,聚焦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践,开展系统性调研实践。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野外考察、深度访谈等途径,全面梳理我国红树林保护现状,深入剖析生态退化机理,总结典型修复路径与实践经验,形成《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调查研究报告》。同时,实践队将立足各地红树林特色产业、风物人情、社区科普等元素,创作红树林科普短视频、访谈纪录片、宣教手册、创意周边等优秀作品,提升公众参与度和保护意识,致力为“十五五”期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支撑与青年力量。

文/雷一鸣

图/陈昱飞、华雨笛

责任编辑/黄怡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