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我院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成果汇报会在金泉楼C211顺利召开,30名同学和指导老师参加了会议。至此,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圆满结束。
本次实习自6月10日启动至7月11日结束,历时31天。实习内容丰富,包括野外采样、社会调查、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分析、模型计算、GIS和遥感制图、报告编制等。陈能汪、谭巧国、陈荣、张千、陈倩、芦敏、李少斌、梁中耀、方秦华、李权龙、林坤德、刘国坤、马剑、吴水平、谢敏伟担任指导老师,程春燕、张锡煜、熊海燕、郑宇扬、蔡莹、尹念荣、李冰菲等助教参与辅导。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基于厦门大学环境学科特色,设计了“从流域到海洋、从科学到管理”的实习课程方案。依托厦门大学流域生态环境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海岸带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实践教育基地、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台海站)等教学科研平台,通过流域-河流-近海环境单元的实地调查,开展观测、实验与专题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实习启动会与安全急救知识培训
6月10日上午,生产实习启动会在金泉楼A239教室举行,系主任陈能汪作动员讲话。他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理论学习,强调生产实习是衔接课堂与实践的关键环节,既深化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理论知识的应用,又是了解行业需求、锻炼综合能力的宝贵机会。他着重提出三点要求:严守安全纪律,遵守实习单位与学校规章;主动学习,勤思多问;展现厦大学子风貌,以严谨态度赢得社会认可。他鼓励学生秉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增长才干。
系副主任谭巧国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实习手册的内容与具体安排,并着重强调了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本次生产实习负责人张千则切身讲述了自己之前在厦门大学求学时的实习经历,教导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好环境,更加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本次生产实习当中。指导老师们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生产实习启动大会
6月23日上午,一场旨在提升生产实习安全应对能力的安全培训在五号楼A201教室顺利举行。针对生产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状况如中暑、被蜜蜂蛰伤等等,翔安医院的资深医生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急救知识盛宴,为同学们传授了伤口包扎、固定等常见急救处理方法、除颤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巧等等。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随后在仿真模拟环节中亲身实践,模拟急救场景,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常见的急救操作,让同学们深刻领悟急救操作在实践中的要点,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接下来的生产实习提供坚实保障。

安全急救知识培训
流域水质调查
6月24日上午,35名师生从翔安校区出发,正式开启了他们的生产实习。
第一站,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漳州市龙海区的九龙江水动力研究基地,在基地研究人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北溪引水工程水闸的运行情况以及流域的数字孪生检测平台。在研究员的讲解中,通过观看宣传短片,同学们对厦漳等地的用水来源,北引工程的意义,包括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监测在保障供水安全、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次参观,让同学们认识到了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参观九龙江水动力研究基地
24日下午,同学们乘车前往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参观林语堂纪念馆,开始他们的第二站实践。尽管天气炎热,但在讲解员包含深情的讲解中,同学们都听得很入神。提起林语堂先生的生平和文学领域的建树,讲解员语调激昂,充满了对这位漳州乡贤的敬佩。在参观结束之后,谭巧国发起重读经典的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夏日烈阳中,三位同学在林语堂先生故居前为大家朗读了林语堂先生的经典作品,在文字中与这位幽默大师重逢。

参观林语堂纪念馆
24日傍晚,同学们前往平和蜜柚科技小院参观学习,虽然经历了一天的参观活动,但当听到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讲起他们下地、助农、扶农的事迹时,同学们深受感动。为了有更深一步的体验,大家纷纷戴上草帽,顶着37度的高温,进入柚林参观,看着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小院的同学们讲起柚子时的欣慰笑容。

参观平和蜜柚科技小院
最后,大家又一起参观了薰南楼,以这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土楼结束了生产实习第一天的参观与学习,无论是从专业知识到人文历史,同学们都获益匪浅。
25日上午八点,经过了一晚的休整,大家整装待发。首先,队伍乘车前往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的平和琯溪蜜柚示范观光园。在镇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详细了解了平和蜜柚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之后,大家前往“柚达拉宫”参观打卡,并一起体验了栈道和索桥。

参观厝丘村蜜柚示范园与“柚达拉宫”
25日下午,在平和县水利局,同学们与平和县河长办、生态环境局、农业局等部门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在倾听了各部门领导对于平和县河长办的工作重点、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蜜柚种植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情况、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退果还耕还林等相关工作的详细介绍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状况的理解,也明确了第二天实地走访和入户调查的工作重点。

参加平和县水利局座谈会
26日,同学们分为四组,在带队老师的帮助下,分组深入枫埔溪流域的各个村庄,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当地的环境状况及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各组还沿着河流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采样点周围的水文和水生态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感知。负责无人机的同学则在厝丘村河段进行了无人机航拍,记录了枫埔溪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实地走访中,同学们掌握了水环境调查的实操能力,增强了集体行动的团队意识。

实地踏勘与入户调查
27日上午,在提前一天准备好采样物资的基础上,同学们按照规划好的采样点,分组进行各个点位水样的采集。采样过程中,各组同学分工合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管,在部分点位的采集中,遇到了阻力,最终没有成功采样,但在这次行动中,大家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团队分工合作的能力,并且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环境人为环境安全抗争的荣誉感,了解了实际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推行的不易,更加坚定了作为环境科学学子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的决心。

水样采集
27日下午,同学们乘车踏上了返校之路。回到学校后,大家又一起对采集到的水样及时进行了前处理的工作,为后续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测定做好准备。
近海生态环境调查
7月2日上午,谭巧国在金泉楼C215为同学们介绍了本次东山之行牡蛎采集的相关事项及注意事宜,之后同学们进行了外出采样物资的整理与小组分工,各组选出代表作为先遣队在第二天早上进行采样点的勘探。

谭巧国介绍东山实习的主要任务和注意事项
7月3日上午,大家再次出发,来到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了解该站的总体情况并入住。下午,同学们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学习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在东山防风治沙的伟大创举与其“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学习
7月4日,同学们在先遣队前一天对采样点踏勘的基础上,前往各采样点进行了牡蛎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并于7月5日上午返程途中前往厦门大学台海站漳江口实验场进行调研实习,台海站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进展,并带领同学们进入红树林保护区实地参观。

牡蛎样品采集与厦门大学台海站漳江口实验场参观学习
水样品分析与流域水质提升专题研究
外出调研和采样工作完成后,同学们将采集得到的枫埔溪水样和东山海滩的生物样品带回学校,完成水样营养盐和重金属等实验分析和生物样品称重和分析,并整理调研资料和水质数据。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平和县枫埔溪小流域水质提升专题研究及报告。

枫浦溪流域水质指标检测
实习成果汇报
7月11日,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们分组展示了生产实习成果。指导老师们对四个小组的汇报进行了提问和细致的点评。谭巧国对全体同学在实习中表现出的认真负责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这次实习锻炼增强个人研究和管理能力,让此次实习经历能够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

生产实习成果汇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历生产实习这一宝贵的实践环节,同学们显著提升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知识、技能与素养层面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为未来规划、启动与腾飞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文| 孙一博 王怡珅
图|2022级环科班
责任编辑|曹京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