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扬帆起航,逐梦未来 |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 点击数:

9月2日下午,我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1号报告厅举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代表、院友代表、2025级全体新生以及部分家长共同参加了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旖旎主持。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院长吕永龙首先致辞。他代表学院祝贺全体新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 他说,学院开学典礼选择今天举行非常有意义,明天中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庆典和阅兵仪式。同学们要从80年来的历史巨变中感受到,当年先辈为歼灭外敌入侵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新一代青年应在当今百年不遇的世界变局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他围绕家国情怀、学术追求与成长路径等主题进行深刻阐释。

吕永龙指出,厦门大学自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以来,始终以爱国精神为立校之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学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强调,新时代青年既要铭记历史荣光,更要立足当下,在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树立报国志向,勇担时代使命。

聚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吕永龙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的重要意义:一是大学教育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训练,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应用导向型的专业,是针对解决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而设立的,需要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经济等多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学可以提供多学科融合的平台;三是厦门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名牌大学,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跨学科导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学术资源与综合指导;四是大学氛围与校友网络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优秀的厦大校友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力,必将对新加入的“厦大人”起到激励和带动作用。

针对“天坑专业”标签的现象,吕永龙表示,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战略实施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而且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与环境领域不仅人才需求旺盛,就业路径也日益多元,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就业方向。他鼓励同学们跳出短期就业视野,放眼国内外长远战略需求,树立专业自信,摒弃片面认知,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谋求个人发展。

面对人工智能热潮,吕永龙提醒学生理性看待技术变革。学院已经对“AI时代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多次研讨,正在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深度拥抱AI和大数据技术。他强调,AI与信息技术本质上是工具,唯有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方能释放创新效能。

最后,他特别寄语新生实现学习与身份的“两个转型”。本科生应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和自主管理,注重独立思考、身心平衡和全面发展。研究生则应从“学习知识”迈向“创造知识”,强化科研创新与国际交流能力,尊重学术规范,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争取产出高水平成果。同时,吕永龙再次强调了国际化培养理念,鼓励中外学生互学互融,拓展国际视野,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栋梁之才。

刚刚获评厦门大学2025年“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环境与生态工程系副主任区然雯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结合担任班主任与研究生导师的双重经验,鼓励新生主动探索、珍惜时光、全面发展。作为2022级环境生态工程班班主任,她鼓励同学们把握大学平台与机遇,以兴趣为导向,沉心学习、投身实践、拓展素质,她还分享了带领大三学生开展生产实习的经历,指出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真实环境相融合,有效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与行业使命感。作为研究生导师,她陪伴学生从课题讨论到独立科研,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她寄语同学们,在追逐学术梦想的同时,也要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珍惜同窗情谊。最后,她祝愿新生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在厦门大学这片沃土勇敢探索、持续耕耘,成就更好的自己。

院友代表环境科学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百威亚太供应链二区工程技术总监林庆文分享了他的求学与职场体会。结合近二十年工作经历,他向新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尽早制定目标并做好规划,思考“想成为怎样的人”,明晰发展方向,动态调整目标,不要随波逐流;二是专注自身成长,避免盲目与他人比较,每个人的节奏与闪光点不同,真正的进步源于超越自我;第三,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老师、同学与学校的支持与陪伴。最后,他鼓励新生主动融入大学生活,树立目标、保持自信,做温暖而坚定的人,在厦大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

2022级本科生徐靖涵作为老生代表,与新生分享了三点大学感悟:首先要勇于尝试,主动参与科研、竞赛与学生工作,勇敢迈出第一步;其次是尽早确立目标并做好规划,学会自主管理,坦然面对挫折,善用学校资源;第三是牢记环生学子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以身作则传播环保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她祝愿新生珍惜时光,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传承“环环相依,生生不忘”的院系精神,以饱满热情书写属于自己的大学新篇章。

2025级博士研究生刘旭柠作为新生代表,结合从纪录片到野外观测、从数据分析到深海科考的科研经历,提出三点思考。首先重视数据与科学方法,坚持以扎实数据和严谨分析追求真相、支撑结论;其次善于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操作、可验证的阶段性任务,逐步推进、层层攻克;三是将个人科研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实践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他呼吁同学们从点滴做起,既胸怀理想、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躬身实践,在科研探索中不断成长。

典礼现场举行了校徽佩戴仪式,标志着新同学正式成为厦门大学的一员,传承着厦门大学的光荣传统,也肩负起厦大人的责任与使命。

全体新生肃立举拳,庄严宣誓,郑重承诺恪守诚信、严谨为学、崇尚科学、自强不息,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努力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适逢第四十一届教师节前夕,全体新生起立向教师行敬师礼,表达诚挚的敬意。

典礼现场还举行了新生赠书仪式,鼓励同学们深入了解学院的学科积淀和发展历程,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

典礼在校歌激昂悠扬的旋律中圆满落幕。新一届传承红色基因的“环生人”正式启程,他们肩负使命,昂扬奋进,共同谱写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

随后,副院长黄凌风为新生做院史院情讲座。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介绍了学院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成就,着重讲解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举措和丰硕成果。他以“随缘而至、逆流而上”八个字,寄语大家尽快融入学院的温暖大家庭,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在美丽厦园砥砺奋进、收获成长。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王晟为全体新生讲授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的开学第一课。围绕“爱党、爱国、爱校”三大主题,结合学科特色与校史传承,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志向,扣好大学阶段“第一粒扣子”。学院党委还特别组织新生集体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

新生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与厦大精神,努力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担当的新时代环生人。



文 | 宣传中心 李俊杰

图 | 柯晓琳、陈昱飞

责任编辑 | 肖莉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