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正值第十个“世界红树林日”,一场以“守护蔚蓝海岸,共建生态未来”为主题的红树林科普活动在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台海站)漳江口实验场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漳江口保护区)举办,来自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超过120名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开启了一场探寻红树林奥秘的科普之旅。

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合影
开幕篇:共赴红树林之约
开幕式由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黄冠闽主持,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王新红教授,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台海站副站长、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王文卿教授,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方柏州,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原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庄志坚,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庄马展,中共云霄县宣传部副部长朱思静,云霄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方淑云,云霄县妇女联合会主席黄淑琼,云霄第一中学教师朱巧玉等出席开幕式。
王文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吸引了远超预期的人数参与,充分彰显了公众对红树林保护的高度热情。他指出,中国红树林面积虽仅占世界的千分之二,但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国在红树林保护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保护修复水平不断提高。他特别赞扬了这次参加“自然笔记”竞赛作品的水平,说明厦门和漳州两地有很好的红树林保护群众基础,并分享了台海站漳江口实验场在红树林科普能力建设和提升科普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工作设想。
随后,现场播放了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生态》栏目组制作的红树林保护宣传片。

黄冠闽主持开幕式

王文卿致辞
报告篇:解码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专家讲座是一场解码红树林生态价值的知识盛宴。王文卿结合漳江口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红树林在防风消浪、经济动物天然养殖场、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迁徙鸟类“加油站”、储碳固碳、科研及科普等重要价值。最后,王文卿呼吁大家,红树林值得全社会共同守护。精彩的讲座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家长都受益匪浅,对红树林有了全新的认知。

讲座现场
互动篇:知识抢答点燃热情
红树林知识互动问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主持人提出的一个个关于红树林的问题,如红树林的特有繁殖方式、常见的红树植物种类等,都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参与抢答,活动在充满鼓励与科普的氛围中进行,知识在热烈的互动中传递,保护的意识在心中萌芽。

实践队同学与中小学生互动

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问答
颁奖篇:自然笔记里的生态之美
活动还隆重举行了“观察・记录・守护——探索红树林的生态之美!”主题自然笔记的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高级工程师郑陈娟介绍了自然笔记评审的情况,公布了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的获奖名单,一共82名中小学生获奖,其中漳州云霄第一中学分校的方弘晴等4人获得高年级组一等奖,漳州市云霄县元光小学方文标、漳州云霄实验小学朱诗睿获得低年级组一等奖。

颁发奖状

自然笔记获奖作品展出
闭幕篇:誓言声声护红树
闭幕式上,同学们自愿上台一起宣读环保倡议书。“守护红树林,青春在行动……为了红树林,我们共同努力……” 坚定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现场,将保护红树林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中。这不仅仅是一句句誓言,更是大家对守护这片绿色家园的郑重承诺。

共同宣读环保倡议书
实践篇:亲近红树林的奇妙体验
参与者们分组前往保护区红树林栈桥和育苗基地进行野外实践。在红树林栈道,同学们认真学习秋茄、木榄等红树植物的特征,观察它们独特的根系和叶片,了解红树植物如何适应高盐、缺氧的潮间带环境;在育苗基地,大家详细了解红树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看着一株株幼苗,仿佛看到了红树林未来的希望。在亲身观察与体验中,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它们的决心。

在红树林栈道实践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北回归线以北树种最多、发育最好的红树林,同时也是福建省首个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省首个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在红树林保护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科普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红树林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参与红树林保护的积极性。未来,主办方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持续开展红树林科普与保护工作,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贡献力量,共同守护这一抹珍贵的海岸绿色屏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未来。
此次活动由台海站、、漳江口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和中国湿地保护协会红树林湿地保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福建省省生态学会、中共云霄县宣传部、云霄县教育局、云霄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霄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霄县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厦门大学“海上森林”全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厦门大学青蓝源大学生科普团队参与了整个活动。
文 | 邓益娟
图 | 陈昱飞
责任编辑 | 王文卿 郑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