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廿载重溯“两山”源——厦大学子赴湖州解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道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点击数:


八月的湖州,满目葱茏。时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83日至7日,由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院师生组成重走两山路 共绘生态卷暑期社会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奔赴“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浙江省湖州市,开展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转型路径”为主题的深度调研。

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副书记蔡虎堂、团委书记曹京柱的带领下,实践队聚焦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深入调研湖州在生态旅游、环境治理和科技创新领域两山转化路径的丰硕成果,实地探寻生态优势如何蝶变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动能。


生态之美激活乡村文旅

“从前开矿山,炮声震得屋顶落灰;现在搞旅游,家家户户开民宿,不仅环境变好了,收入也提上去了。”在安吉余村,一位村民指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感慨地说到。

在湖期间,实践队深入多地调研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特别是重点考察“两山”理念诞生地——余村,调研了大余村景区整合周边24村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利用云上草原、江南天池等项目带动村民共富,建设青来集青年创业社区盘活闲置资产,打造景社共生样板等先进经验,近距离感受余村如何实现从矿山到景区的转型、答好端稳“生态饭碗”的民生答卷。

1 调研安吉余村

2 调研青来集

安吉溪龙乡“白茶园”,队员们参观了金叶子服务中心、安吉创意设计中心,深入了解香薰、护肤品、啤酒等白茶衍生品的茶旅融合;在“世界乡村旅游小镇”——吴兴潞村,队员们沉浸式感受当地依托钱山漾丝绸文化遗址,推动丝绸、茶叶与文创有机融合;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省农家乐特色村——德清莫干山仙潭村,队员们走进仙潭美术馆漫画展和音乐节举办地,品味文杏里闲置用房改造为文创空间的光影交错;在长兴太湖图影生态湿地和小沉渎村,队员们深入了解当地开发农旅业态和推广精品民宿的经验做法,感受千年溇港文化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湖州深挖本土底蕴、激活文脉活力,加速传统资源与现代旅游业创新融合的创举不胜枚举。

3 调研白茶园产业

4 调研文杏里文创空间


环境治理筑牢两山基底

在为期五天的调研中,实践队亲身感受到湖州在环境治理中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完美交响。期间,队员们重点走访了全国首个区县级生态治理中心——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以及多个村镇的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典范,见证了一幅全民共治的生态画卷。

在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一块实时跳动着环境数据的电子大屏格外醒目,智慧大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首创的“1+6+X”机制整合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通过“绿盾在线”系统实现问题线索到处置的全流程联动。更让人振奋的是全民参与的热情:充满童趣的竹童讲生态线上宣教平台寓教于乐,孩子们成了小小环保宣传员;生态义警队伍穿梭在街头巷尾,是守护家园不可或缺的力量;实时更新的野生鸟类数据大屏,生动诉说着环境改善的故事。生态警务联勤模式在这里不断迭代升级,真正实现了攥指成拳,让生态协同治理的难题迎刃而解。

5 调研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

走进埭溪镇,实践队看到昔日尘土飞扬的矿区已华丽转身为“美妆小镇”,这里通过统一规划治污设施,吸引珀莱雅等300余家美妆企业落户,形成了美丽经济”产业集群。在鹿山坞建材公司,阶梯式复绿的矿山宛如巨大的“绿色钢琴键”,而通元石料公司的数字管控平台正实时监测着废水循环系统的运行数据。南浔荻港村的桑基鱼塘系统让队员们大开眼界:2500年前古人创造的桑基养鱼生态循环至今仍在焕发生机。盛江家庭农场里,改良版的“跑道养鱼”技术让鱼儿在循环水槽中“健身”,实现养殖零排放。在德清洛舍水情馆,水利工程模型与生态湿地相映成趣,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湖州的水利工程建设与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融为一体,处处体现着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6 调研绿色矿山

7 调研“跑道养鱼”技术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湖州以科技创新赋能“两山”实践,着力推动创新资源与自然生态加速融合,用绿色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连续两年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探索了诸多创新发展路径。实践队前往南太湖未来城规划展览馆参观调研,并与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开展“湖州‘两山’理念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座谈,深度解密湖州市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科技引擎。

南太湖新区作为省级新区,是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南太湖未来城展示馆,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到南太湖新区以“3+1+N”绿色产业集群为核心,重点发展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命健康三大制造业,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结合溇港水利智慧与海绵城市技术,着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现已成为湖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8 调研南太湖未来城规划展览馆

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队员们在副院长张伟的介绍下,近距离观摩智能流体节能控制器、“太湖之鹰”电动飞机监测系统、多燃料微型燃气轮机(近零排放)等重要成果,深入了解了研究院建设“一院一园一基金一平台”孵化体系,为推动绿色技术落地转化作出的辛勤努力,深切感受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精准链接、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9 实践队与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座谈


学科融合书写生态答卷

“当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一项项生动实践呈现在眼前,书本上的知识在此刻变得鲜活起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也变得更加具象化。”来自环境与生态学院的本科生蒋静怡感触颇深。

绿色矿山到美妆小镇,从桑基鱼塘到高新技术研究院,在湖州三县三区的深入调研中,队员们不仅亲眼目睹了湖州二十年来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环境治理卓有成效、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的累累硕果,还基于各自所学专业视角,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湖州经验进行了深度解构,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碰撞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技术支撑、政策设计和效益分析的三维联动。本次厦大实践队青年学子带着生态理念、理论框架和经济思维投入暑期实践这堂社会大课,实地感受‘两山理念的魅力,并将调研收获转化为有价值的实践成果,是对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最好的献礼。”蔡虎堂总结本次湖州之行说道。

10 实践队与湖州团市委领导合照

正如湖州团市委副书记归加琪对实践队的寄语——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基层实践中了解民情,提升认识,锻炼本领,为助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力、添砖加瓦。接下来,实践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努力探索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协同路径,助推两山理念理论阐释和操作范式升级,为“两山”理念的深化注入青年智慧,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厦大青春力量。

【部分媒体报道】

1.潮新闻客户端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11470

2.钱江晚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238472367150081

3.东南网

https://news.xmnn.cn/bwkb/202508/t20250813_359233.html

4.新福建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57/3488918.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1157

5.厦门网

https://news.xmnn.cn/bwkb/202508/t20250813_359233.html

6.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

https://mp.weixin.qq.com/s/r3GhNBugaNmXpTwubVQwSw



供稿 | 厦门大学重走两山路 共绘生态卷暑期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 | 曹京柱

Top